防控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,防范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,是事关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点工作。杭州市持续深化危化品企业安全整治提升,突出五个聚焦,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低小散专项治理并取得积极成效,产业布局更加合理、危化品生产企业结构更加优化、危化品数智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一是聚焦方案目标。市应急管理局印发了《关于深入开展危化品企业“低、小、散”专项治理的通知》(杭应急危矿〔2021〕7号),一以贯之开展源头治理、精准治理、系统治理,有效改善危化品企业“低、小、散”现状。主要确定了两方面工作目标:一个是明确2021年危化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目标:100家以内;另一个是明确新建危化品生产企业进区入园控制目标,化工园区外存量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,安全生产条件不能降,产品、产能不能扩。
二是聚焦动态底数。依托信息系统,全面排查,摸清底数,为精准治理夯实基础。通过风险普查、电子运单等手段,运用浙江省危化品安全风险大数据平台,动态掌握全市危化品生产、经营、储存、使用企业底数,已建立全市9800余家危化品企业一企一档底数清单,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92家,经营企业2559家,化工医药使用企业237家(其中日承诺企业72家);并通过执法检查和明察 暗访推进一企一档动态底数 “常普常新”,确保危化品企业信息全面、真实,努力做到危化品企业底数清,风险清,动态清。
三是聚焦源头管控。加强危化品企业源头治理,引导企业安全发展。把牢危化品领域准入关,做到安全风险源头管控。编制新一轮十年期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,明确全市3个(杭州市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、钱塘区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、临安区天目医药港化工集聚区)化工园区外不得新建危化品生产企业,从严审批涉及易制毒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经营、储存项目,进一步严格危化品无储存经营发证审查,推动实施化工产业“禁限控”目录,严禁淘汰、落后产能项目落地。2021年以来,共清理、注销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企业20家,目前有持证企业92家,完成全市危化品生产企业总数控制在100家以内的目标任务。同时,积极推进钱塘区外六工段危化企业的整体搬迁,目前,该集聚点的7家危化品企业,5家已经顺利停产待拆。
四是聚焦数智监控。通过强化数智监管,引导危化品企业和化工园区整治提升。依托省危化品安全风险大数据平台,开发应用杭州市危化品事故防控“看得见”系统,通过智能管控、视频监控体系,对辖区内危化品企业实现风险在线预警和闭环处置管理,推动危化品整治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、事后问责向事前预防、单点防控向全市联防转变,真正提升危化企业本质安全水平。同时将《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(试行)》的管理要素引入系统平台,实施化工园区安全发展指数管控,引导化工园区制定完善“一园一策”提升方案,避免出现短板和“偏科”,努力实现化工园区整体均衡发展。
五是聚焦严格执法。加强危化品领域监管执法,持续开展打非治违,做到服务与执法齐头并进,倒逼危化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。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先后组织开展危化品领域重大节日检查、复产复工检查、重大危险源检查和日常执法检查等,共计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、储存、经营、使用企业开展执法检查2590家次,行政处罚1350起,罚款2748万元,停产停业整顿47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