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应用”已纳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“一本账S1”。液化石油气瓶作为涉及民生的特种设备,是该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2019 年 12 月发文指导杭州市开展液化石油气瓶充装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,杭州市市场监管局 2020 年 5 月发文要求萧山区建设“数治瓶安”应用,实现液化石油气瓶可靠溯源、精准定位和实时预警等目标。“数治瓶安”应用通过重塑气瓶入库、充装、配送、入户使用流程,构建气瓶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,实现气瓶来源可溯、流向可追、隐患可查。应用于今年 2 月上线,截至 11 月 17 日,已实现全区 77 万只气瓶实时监管,发现并处置气瓶超期使用隐患853 个、超限量存瓶隐患 1786 个、用户地址异常信息 8721 条。
一、需求分析。液化石油气瓶数量多、涉及面广,不规范配送、非法存置和充装等现象时有发生,气源质量和群众用气安全难以有效保障。同时,非法经营燃气、非法使用燃气、违法运输燃气等行为由住建、城管、公安、商务、交通运输等部门监管,数据共享和处置协同水平低,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气瓶监管模式,实现对气瓶全程管控、全链监管。
二、场景建设。由区市场监管部门牵头,横向协同政法(地址库)、住建(小- 3 -区住宅)、消防(气瓶高层使用限制)、公安、交通运输、商务(餐饮气瓶使用)等业务监管部门,纵向贯通镇街、村社,构建一体化的“数治瓶安”应用。在服务端,重点打造 2 个子场景:一是统一叫气。建设“订气服务咨询中心”(统一订气咨询服务号码 57183333)和“瓶安用气”手机 APP,提供投诉咨询服务、网上实名登记、一键智能配送、使用安全讲解、每日闭阀打卡(提醒用户关闭燃气阀门)等服务。二是入户安检。配送工将气瓶配送入户后,经现场安全检查、拍照上传、用户电子手签确认等流程,完成用气安全核验,应用根据用户历史用气数据,提醒配送工做好皮管、减压阀等耗材更换工作,保障用户使用安全。在治理端,建设 3 个子场景:一是气瓶安全配送。全区 7家瓶装燃气充装单位成立统一的配送公司,统一使用“数治瓶安”系统开展业务,把全区 238 名配送人员、225 辆配送车(电动三轮车)统一编号并录入系统。归集气源采购、气瓶检验、车辆装载、气瓶档案管理、用户使用管理、充装视频监控、订单派送调度等数据,实时管控气瓶安全配送。二是气瓶监管溯源。统一对每个气瓶安装 RFID 智能芯片,通过充装站、配送车上的智能感知设备,自动采集气瓶充装源头、配送入户、入户安检、使用确认等环节信息,实现气瓶档案精准溯源。如在充装环节,通过气瓶上的芯片自动载入气瓶规格和状态、充装时间、充装站点、检验日期等信息,实时更新气瓶充装数据;在使用环节,气瓶在配送前与用户订单绑定,配送入户时用户通过移动端再次签字确认,应用自动获取用户使用地址、气瓶开始使用时间等信息,实- 4 -现用户、气瓶、使用地址多维信息绑定,实现全程留痕可溯。三是气瓶异常处置。建立建档、充装、配送、用户 4 方面 11 项事件的预警模型,建档环节包括流转信息缺失,充装环节包括超期瓶、报废瓶、非智能瓶充装,配送环节包括超高层配送、配送车超载、违规装载,使用环节包括在用瓶超期未检、在用瓶超期、超限量存瓶、使用地址不匹配(用户登记的地址跟实际使用的地址不一致)等预警情形。建档和充装环节的异常预警直接推送给企业整改,超期未整改的,推送给执法部门查处;配送和使用环节的在用瓶超期未检、在用瓶超期、超限量存瓶、使用地址不匹配等异常预警,通过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,实现“线上交办+线下联动”,完成对风险隐患的闭环处置。如对用户在用瓶超期(用户长时间未更换气瓶导致超过检验日期,存在泄漏燃爆等隐患)的异常预警,由基层治理四平台推送给属地街道,镇街网格员上门核实并反馈结果,若发现违法行为线索则继续推送给执法部门联合处置,直至消除风险隐患。
三、改革突破。一是创新瓶装燃气行业监管模式。将气瓶各流转环节与地址、房、人、企等基础要素进行多维度叠加、可视化展现,实现瓶装燃气全过程管理。打破原先气瓶充装、运输、配送、使用环节由不同部门监管、数据各自使用的限制,将统一精准的气瓶和用户档案数据与住建、城管、消防、公安、交通运输等执法部门实时共享,发现违法行为线索推送给相关部门联合查处。二是创新采用实时物联感知技术。通过气瓶上的 RFID 智能芯片和充装站、配送车上的智能感知设备,建立“气瓶智能 ETC”模式,改“人工扫描二维码”为“智能芯片感知”,自动采集业务数据,保证了气瓶各流转环节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。在该应用开发中研发的全链式数据非接触式实时感知技术,先后获得 3 项国家专利,被推广运用到城市治理、安全监管等领域,实现了业务与技术、数字化改革与数字经济发展良性互促。